謝嘉茵老師
萬事效力 愛神得益
受訪老師:謝嘉茵老師
採訪學生:林立綱、梁啟晉、陳嘉俊、伍嘉麟、林毓澤
採訪地點:培正中學圖書館
學生:今年我們的聖經專題小組,很榮幸請到謝嘉茵老師來接受訪問,現在先請謝嘉茵老師自我介紹。
老師:我叫謝嘉茵,我主要是教初三的中文科,亦協助初中團契.
學生:你小時候通過甚麼途徑來接觸宗教?
老師:其實我接觸基督教的途徑都和你們一樣,因為我也是由培正出身,小一開始就在培正接受教育,從小到大都有聖經課,也曾像大家一樣要做聖經報告。我記得小一時的聖經課本,每一課都有一句經文要我們背誦;長大後,除了聖經科,透過學生周會或信仰小組(那時候這類小組還不叫做團契)也可以接觸到信仰。
學生:為甚麼你會以基督教作為你的信仰?
老師:講到信耶穌,其實我不是決定要信耶穌就馬上去信,我想這是一個過程,因為由小到大都一直有聽耶穌的事蹟,現在回想起來,我想這個過程大概可以分為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大概是小一到小四、五年級,每逢聖經科的測驗或考試,我永遠都拿100分,因為只需記熟那些金句就可以了。這個階段完全相信課本,沒有懷疑,也沒有思想信仰,覺得耶穌沒有甚麼特別,也與我沒有甚麼關係。
直到小五、六年級,就是我認為的第二個階段,那時候王大為牧師的太太在學校裡負責一個周六團契,我就去了參加。我覺得那個團契很開心,和基督徒一起玩、一起唱歌都很開心,我就開始去想,究竟自己應不應該去信耶穌呢?在高小年級,我們開始參加宗教周會,通常會邀請一些講員來傳道,他們通常都會問,誰要信耶穌的就舉手?我記得第一次舉手,就是在那段時期。
第三個階段,就是中學的年代,其實以前我是一個不太懂得和別人相處的人,我記得小學的時候沒有甚麼朋友,其一是因為我不太喜歡聊天,其二是性格上不懂得和人相處。所以上了中學,我就決心要改變自己,要和人交談,多結交朋友。中學分班後,我就認識了許多新朋友,又開始去想一些生命的問題。記得在中一的時候,沒有甚麼功課壓力,上學跟同學一起學習、聊天,放學後就和他們聚在一起溫習,放假就去燒烤郊遊等,那時我們一年都會燒烤三、四次。但每次開心後,就感到很失落,就想究竟有甚麼可以令到快樂又不失落呢?那時候我就想到宗教,想到先前曾決志信耶穌。
我確實相信耶穌是在1998年左右,大概我在就讀初一或初二。記得當時是校外的團體借用學校的操場舉辦一個佈道會。除了表演、唱歌外,還有一個被判終身監禁的釋囚分享見證。我聽了他們的分享,十分感動,內心馬上有個疑問:「既然耶穌那麼厲害,那祂又能否幫助我呢?」於是那時便決志清楚地相信耶穌。
學生:你的家人和朋友又如何去看待你信主這件事呢?
老師:其實初時家人對我去教會是很反對的,因為他們不大了解信耶穌是怎麼一回事,而且我那時年紀還少,父母不太放心。起初,我只參加學校的聖經小組活動,而父母見到我在信耶穌以後有很多好的轉變,就慢慢的由抗拒轉為接受,現在我的家人都信主了,包括我的父母、弟妹。當然那時,我經歴了許多事情,但畢竟最後大家都認同了我的信仰,或者經歴到信耶穌是很好的一回事。至於我的朋友,反應各有不同,我記得初上教會時,朋友都覺得我為人很納悶,所以初時我也有過掙扎。到了高中,情況漸好轉,因為愈來愈多身邊的同學開始一齊去教會,其實你們都認識當年我的有些同學,例如沈sir、梁瑩瑩老師等,我們都是同一屆的同學,我們也是一起去教會的。其實,不只我們幾個,還有其它同學,同班的、同級的都有,起初我們參加學校團契或小組,慢慢地,我們就一起加入教會了,那真是非常快樂的回憶啊!
學生:如何以實際行動和態度去活出信仰?
老師:我覺得基督教信仰非常特別,因為與一般拘泥於形式的宗教不同,信奉耶穌可以讓我在日常生活中確確實實地體驗信仰。例如平時我會閱讀聖經,或通過祈禱和主分享每日所遇到的事情。其實我每一天都會祈禱,並非當我們有需要的時候才去求,祈禱的真正目的在於與天父隨心所欲地聊天。
另外,我十分感謝神能夠在基督教環境下愉快地工作和學習。在學校裏,我們老師會有靈修會,每月一次,讓大家一起分享聖經;老師亦有祈禱會,鑒於工作忙碌,雖然我未能每次出席,但也盡可能抽空出席。學生福音工作方面,自初中團契成立以來,逢星期三中午我都盡量出席協助,我最開心的時間就是與學生們一起閱讀聖經,玩遊戲等。還有,逢星期日早上,我都會去教會參加崇拜。當然,我不覺得信主耶穌,就只是去教會或參加宗教聚會,信仰是生活,不是活動。
學生:假若你沒有信主耶穌,生活與現在的會有不同嗎?
老師:其實一個基督徒的生活,如果單單從表面上去看,可以說與一般人沒有分別,大家一樣要上班、上學,一樣要吃、要住,生活中都會遇到順境、逆境,但基督徒最大不同的就是,我們深知主耶穌活在我們的心中,與我們同在,與我們一起分擔人生的苦痛。如果我沒有信主的話,第一,我覺得我不可能活得像現在這般快樂,我真摯地感受到信耶穌給予我最大的不同就是生活的快樂,這種開心不一定是生活過得非常如意、順利,即使遇上苦難仍有安慰,仍存盼望。當然,我非常感恩的是,我從小到大都很順利,無論是讀書、考大學,到社會找工作,可以從事自己理想中的職業,做自己喜愛的工作,回到母校教書……可能還有很多順利的事情,我都非常開心,非常感恩。
當然,生活也有不順利的時候,例如家庭遇到不同的問題,父母患上疾病,如果是以前的我,我會負面地去看待這些事情。其實在小六的時候,我是一個很孤僻、很負面的人,當考慮每一件事情的時候,我都會先想它最壞、最壞的一面,整個人生觀比較灰暗,不夠積極。在中學階段,我很乖,很單純,但學習上也會遇到問題;大學畢業到社會工作,在培正教書之前,我曾在其它學校嘗試過不同的工作,有時也會遭遇困難。然而,在面對困難時,信仰給予我很大的支持和提醒。
學生:當信仰與現實(家人)出現衝突,你會如何面對?
老師:出現衝突?這問題可真難回答啊!我剛剛提及信仰是很生活化的,所以不會有很大、正面的衝突。回想小時候,我的家人都未曾信耶穌,那時家裏會拜神明,家中也設有神櫃,家人就希望我上香,但聖經說不應拜其它偶像,我就跟家人說我不上香,然後我們就經常在這問題上出現多次糾紛。還有一件很有趣的事,當我們一家去拜山掃墓的時候,就如野餐一樣,帶很多食物去拜祭,然後一起進食祭品;但是牧師告訢我們,雖然掃墓的目的是敬祖,但上香和拜祭的儀式就應盡量避免,也不應進食祭品,那麼我每次去拜山就沒東西可吃了,就好像拜山用的燒豬、雞等等,起初我的家人抱着很强硬的態度,認為我不吃就算了,餓壞了只能怪自己。後來我的家人明顯改變了,後來他們會跟我說,你不吃這些都可以,那麼我為你準備三文治,你帶三文治去吧!情況就是這樣,我覺得所謂信仰和現實的衝突就取決於你的心態如何,在乎你的堅持,困難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嚴重。認識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的為人如何,我的信仰如何,我的做人方式怎樣,所以大家都會彼此尊重,不會因信仰產生衝突。
學生:作為一個基督徒,你如何看待生死輪迴?
老師:我覺得這個生死輪迴的問題,真是問得好,這也是令我信耶穌的催化劑。我小時候就想,唉,我怎會來到這個世界呢?我死後將會往那裏去呢?其實有個印象很深刻,記得初一的時候,那時歐陽牧師教我聖經科,考試時有一條選擇題,問我對生死的看法如何?第一個答案就是死後甚麼都沒有了,人死如燈滅;第二個答案就是你剛剛提及的輪迴,當你今生做得好,下世就可再做人,否則下世就可能做豬之類的動物。總之,人有前世、今世和來世,或者還有天堂和地獄。
我小時候經常在想:如果有六道輪迴,今世做得不夠好,下一世不能做人,只能做一隻豬。但因為書上說要今世做得好才能在下一世做回人,那如何才能做一隻好豬呢?又或者我經過輪迴後變成了蚊子或蟑螂,那又如何能做好事呢?豈不是永世都不能做成人?長大後就覺得這些觀念不合理、不真實。小時候常聽說有天堂和地獄,但聖經強調的是:「信耶穌,得永生」。這個永生是指人可以永遠和上帝一起。那不相信耶穌所謂的永死不是指靈魂消散,而是指永遠和上帝分開。我是怕死的,但是不為自己,而是擔心家人,害怕因為這樣就不能與他們一起享受永生了。我剛才也說過,我家人曾面對一場很嚴重的疾病,去年我的父親突然出現心臟毛病,我很害怕,心想:如果不幸的事情發生,父親捱不過去,怎麼辦呢?但那段時間我發現自己相信耶穌以後就不怕死了,因為明白到自己有永恒的生命。那時父親還未相信耶穌,於是我便勸他信,後來全家人都一起相信了。現在父親的病好了,我也不會再懼怕死亡了,同時我也了解到人必定有生有死,在世的時候就一定要珍惜所擁有的一切。
學生:聖經中有沒有一句話令你印象深刻或影響深遠?
老師:我認為聖經中有許多經文都對我影響很深,如果你一定要我選一句的話,我記得聖經這樣說過:「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我記得有人這樣比喻:我們的心靈就像一幅畫,而畫畫需要用到不同的顏色,你不可能只用紅色或只用藍色來繪畫,也不可能只用鮮艷的顏色,有時畫中也需要一些黑灰色的地方。黑灰色就像人生中不順利的事情,你或許會認為,丟棄不用黑色,畢竟這種顏色不漂亮。結果,這幅畫就變得不好看了。其實上帝就是生命的畫家,祂知道在甚麼時候該用甚麼顏色來繪畫,或是一朵花,或是一座山,人生也是這樣,每一件事情都在上帝的掌管中,都是祂美好計劃的一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