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風地動儀

候風地動儀

編 號:B8010
人氣指數
4442

候風地動儀

候風地動移
年代:東漢(公元25年-220年)
說明:張衡制
 

候風地動儀是中國古代偵測地震的儀器,也是世界最早的地震儀。由東漢時期,南陽天文學張衡漢順帝永建七年(132年)發明,但已失傳,據陳毀於東漢戰火。現存的候風地動儀,是由各國考古學家,根據古書記載與現代科學知識,所復原的模型。

 

地動儀以精鑄成。圓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上飾篆文、山龜、鳥獸之形。在八個主要方位上各有一口含銅球的龍頭。龍頭的正下方,各有一仰頭張口的青銅蟾蜍,對準龍頭。當某一方向傳來地震時,此方向的一個火龍吐珠,正落入蟾蜍口中,發出巨響,報告發生地震,其他七隻龍頭不為所動。根據口含銅珠的蟾蜍的方位,可知地震發生的方向。

 

八個主要方位如下:

標字

方向

度數

正北

0度

東北

45度

正東

90度

東南

135度

正南

180度

西南

225度

正西

270度

西北

315度

 

復原的候風地動儀

根據後漢書裡的195個字,考古學家王振鐸花了5年的時間,結合英國科學家的地震理論,於1951年複製出候風地動儀。其外型的8條龍為明清風,顯得比較華麗。當年美國尼克森總統來訪時,曾讚賞有佳。而唐山大地震時,由於其製作原理錯誤[2], 所以其未能展現該有的功能。後人們重新解讀了「關」、「機」二字(關為「門閂」、機為一種「槓桿機關」),認為地動儀應為「懸垂擺原理」所操控,研究人員 按此復原,最終在多次地震央進行檢測並取得了成功。新近復原的候風地動儀採用圓柱體直桶腰,8條龍僅有龍首,線條簡單,8隻蟾蜍背部朝內頂起儀器,嘴巴朝 外向上張開[3]

此外,十九世紀的英國和日本學者也曾嘗試復原地動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