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墨床

青瓷墨床

編 號:A5114
人氣指數
2130

青瓷墨床

墨床,亦稱墨架、墨台,是專門用來承擱墨錠的小案架。墨磨後濕潤,亂放容易玷污他物,故制墨床以擱墨。墨床以墨定形,通常不會太大,寬不過二指,長不過三 寸。造型多案架形、座托形、書卷形、博古架形,或曲折,或簡練,深受歷代文人墨客的青睞墨床為在研墨時稍事停歇,磨墨處濕潤,以供臨時擱墨之物,文房用具之一。多為木、玉、瓷所制,形狀或為床式,或為幾案式。

歷史

墨床是何時出現的?其產生的具體年代不可考,文獻亦鮮有記載。按理說,有了墨就應該有擱墨的物架,作為文房專用的墨床,不會晚於宋朝,但史書的 記載卻很晚。墨床雖然早在宋元時期就已出現,但宋初蘇易簡的《文房四譜》所述僅限筆、墨、紙、硯。南宋末年趙希鵠的《洞天清祿集》將文房用品列為10項, 無墨床。成書于明初的《格古要論》又將文房用具分為13類,也無墨床。到了明末屠隆的《考盤餘事》一書,列出的文房器物已發展到45種之多,且功能明確,已有了筆擱、筆床、筆船、墨匣、糊鬥、腕枕,但也無墨床。直到清代墨床才始見於記載,並從乾隆朝開始廣泛流行和大量使用。

明清以後墨床的製作材質,從古銅、玉器,發展到陶瓷、象牙、紅木、漆器、瑪瑙、翡翠、景泰藍等。墨床一旦從單純的承墨用具發展到可供賞玩的藝術品,除具有精、巧、雅的鮮明特徵外,其文化內涵在融入了文人個性化的追求後便更加豐富。遺憾的是墨床在文房用具的傳世品中最為 少見,收藏難度較大,不易形成系列。目前所見最早的為明代器物。白玉墨床,幾案形,線條勁挺,棱角分明,通體不加任何雕飾,明代樸素渾厚之風極為明顯。明代墨床除玉質外,還有木嵌玉墨床,但傳世品極為少見。

清代墨床較為常見,玉墨床多為幾案形,但較明代雕工細膩。青白玉墨床,幾案形,與白玉墨床造型相仿,但雕工明顯較上器細膩,風格殊異。清代玉墨床的另一特徵是床面多有紋飾。如玉墨床,幾案形,造型簡單,線條圓潤,案面雕有東坡遊赤壁圖,淺浮雕的技法純熟,紋飾層次分明。為清代玉墨床中的精品。

清代木墨床多用玉鑲嵌床面,嵌玉雕墨床,幾案形,紅木座上嵌有白玉牌,雕飾有花叢鸚鵡紋。紅白相襯,別有韻味,清早期器物。清代墨床以瓷質較多,但形制不外乎幾案形、床形兩種。最為常見的是幾案形墨床、筆架兩用器物。粉彩山水墨床,幾案形,兩邊有山狀凹凸用以擱筆,中為平面用以擱墨,床面繪有山水紋飾,下有紅木床座。墨床在文房用具傳世品中最為少見,收藏難度較大,不易形成系列。

製作材質

墨床的製作材質也從古銅、玉器,發展到紫檀、陶瓷、漆器、琥珀、瑪瑙、翡翠、景泰藍。它從單純的承墨用具,發展到既實用又可賞玩的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