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猿人銅像

北京猿人銅像

編 號:A1039
人氣指數
3019

北京猿人銅像

北京猿人銅像

北京人又稱北京猿人,科學命名為「北京直立人」(拉丁語:Homo erectus pekinensis),又稱「中國猿人北京種」(Sinanthropus pekinensis),是生活在更新世的直立人。其化石遺存於1927年在中國北京市西南的周口店龍骨山發現。關於其年代的爭議較大,一般認為約在距今50萬年前。而2009年英國《自然》期刊發表的應用26Al/10Be測年法的結果則把這一年代上推至68-78萬年前。

這處遺址是1921年8月由瑞典的地質學家安特生美國奧地利古生物學家師丹斯基發現的,1927年起進行挖掘。1929年12月2日,中國考古學裴文中挖掘出第一個完整的頭蓋骨,而在此時期所發掘出來的頭蓋骨卻在1941年時下落不明,成為歷史上的一個謎團。曾有人推測北京猿人頭骨在被美軍潛艇擊沉的阿波丸上,但至今尚未證實。而按照二戰時期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兵理察·鮑恩的回憶,1947年他在美軍設在秦皇島的霍爾康姆營地挖掩體時挖出了裝在木板箱里的北京人頭骨,當時士兵把木板箱當成了機槍墊,戰爭結束後,北京人頭蓋骨可能又被埋在了原地[5] 。現存唯一真標本是1966年頭頂部堆積層發現的一個北京人頭蓋骨的模型。後來又發現了石製品、骨角製品。

當年參與挖掘的中方人員包括後來的院士賈蘭坡先生,隨著他的去世,一批當年挖掘的照片無人整理保管。

北京猿人四肢骨的大小、形狀、比例和肌肉附著點(特別是上肢骨)基本上具有現代人的形式。北京猿人男性高約156厘米,女性約144厘米。

  • 頭蓋骨特徵:頭頂部低平,前額後傾,眉嵴前突且左右相連,頭蓋骨最寬處在兩耳門附近,骨壁厚度達9.7毫米,腦容量平均為1088毫升,這些特徵多與猿類接近。
  • 下頜骨特徵:齒槽緣前傾,頦部後縮,但舌面有棘狀突起,齒列齊平,這些特徵又與人類較接近。

 

些學者認為,當時已會製造骨角器。除狩獵外,可食的野果、嫩葉、塊根,以及昆蟲等小動物也是日常的食物來源。

在北京人住過的山洞裡有很厚的灰燼層,表明北京人已經會使用和保存火種。

研究發現,北京人通常幾十人結成一群。壽命很短,大多數人在14歲之前就夭亡了。

1987年,周口店北京人遺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許多人之所以接受古人類起源於非洲的說法,是因為人們在那裡發現了400多萬年前以及150萬年到300萬年前能直立行走的人類化石。50多年來,中國考古學家先後在雲南元謀、陝西藍田、安徽和縣等地發現了60多處古人類化石地點以及千餘處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中國考古學家認為,從以北京人為代表的直立人到現代中國人,中間沒有間斷,是河網狀不斷推進附帶少量雜交而來的。因此中國的現代人類起源於本土的早期智人。北京人作為現代中國人的直系祖先之一,被寫入中國歷史教科書。

近年興起的分子人類學對此提出了挑戰。根據1980年代出現的「單一地區起源說」,現代人約於20-10萬年前在非洲東部出現,並至少於6萬年前進入東亞。這一理論主要基於對現代人群線粒體DNAY染色體的 分析。美國德克薩斯大學休士頓醫學中心人類遺傳學中心的科學家金力與中國一些科研單位合作研究後也撰文指出,目前的基因證據並不支持現代中國人有獨立起源 的說法。他們認為,在10萬年前至4萬年前之間的東亞地區,事實上存在一個化石「斷檔」期,即這一階段的人類遺址非常少見。6萬到4萬年前源於非洲的現代 人到達現在中國南部,並逐漸取代了亞洲大地上的古人,比如北京猿人的後代。[6]儘管關於現代人進入東亞的路徑尚有較大爭議,大部分遺傳學家已經接受這一觀點。[7][8]

然而在考古學界,仍不乏持反對意見者。其論爭主要集中在少量遺傳物質的可靠性、中國化石遺存的延續性以及兩種異源人類之間混合的可能性上。中科院院 士、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吳新智研究員表示,與基因證明相比化石證據更重要,因為它們更直接。法國古生物學家伊夫·科龐也認為,現階段化石比基 因證據更能說明問題。他認為亞洲的現代人與亞洲的古人類之間確實存在連續演化關係,在中國看到的各時期亞洲人化石有一系列共同特徵。「很難相信我們現代人 都是起源於非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