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和諧教育
近年,「構建和諧社會」一詞常出於中國和香港各階層領導人的口中,也常見於中國各市鎭的口號和香港各選區的標語。不少學者認為,建設和諧社會需要和諧教育。
和諧教育的創始者,有認為是德國的一位教育家,名叫第斯多惠(Friendrich Adolf Wilhelm Diesterweg, 1790-1866)。其實中國孔子一早已經強調「和為貴」和「有教無類」。孟子也說過:「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諧」這兩個中國字, 最早出現於《管子》:「畜之以道則民和,養之以德則民合。和合故能諧……」近期在中國開創及研究和諧教育達20年並加以推廣者,是天津的一位學者王敏勤教授。究竟甚麼是和諧教育呢?愚見以為,老師不需要太計較和諧教育的定義。有甚麼教育能令學生與他的外在環境(生物包括神、人、動植物,和非生物包括天、地、水、光、熱等)關係和諧,又與其內在心境(身、心、靈)協調和諧,使其人生幸福舒暢的,便是「和諧教育」。
香港神託會培基書院今年的學校主題是「責任與和諧」。其實兩者是有密切的關係。人類所知的宇宙有2,000 億條星系,每條星系平均有1,000億個太陽。時空雖然偉大,但只有我們才能完成某些歷史任務。因為沒有人像我們那樣有責任去愛我們周圍的人,就是我們的 家人和朋友,包括將來我們年老的父母。人生一定有目的和意義。人要在這偉大的時空裏,過一個有意義、豐盛的人生,我們就一定要盡自己的責任。
作 為一個老師,我們當然希望學生孝順父母、尊師重道、愛惜身體、勤奮好學、遵守紀律、品學兼優,將來事業有成,前途錦繡,婚姻美滿,人生充滿幸福和諧,又對 社會有正面的貢獻。但是,最近報紙報導了有些學生不單抽煙,還要吸毒。他們不思進取,自暴自棄;晚上打電腦,很晚才睡;早上遲到違規,傷了父母和師長的 心。生活不和諧、家庭不和諧、學校不和諧、心靈不和諧、身體不和諧。成績不好,將來離開學校,進不了大學,很難找工作;在社會也不和諧,夫妻不和,家庭問 題再發展成為社會問題,繼而造成一個不和諧的社會。
身為教育工作 者,我們有責任為他們「傳道、授業、解惑」,透過和諧教育,指引他們一個方向,去得着合乎道德倫理以及和諧的人生。敬畏上帝,與神和諧;愛人如己,與人和 睦,這就是幸福和諧的人生。筆者盼望和諧教育在本港得以推廣和重視,好叫我們的下一代能締造一個和諧美好的社會。
陳城禮(作者為香港神託會培基書院副校長、興學證基協會董事),林龍珠摘錄,刊登於[今日基督教教育 第117期]